top of page

各式房地產興起 台灣的機會、優勢與挑戰?

  • 經濟日報 鍾仁義
  • 2017年11月2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當一般投資人還在琢磨著房產金科玉律「位置、位置、位置」(Location, Location, Location),許多思維前瞻的老行家,都已在世界各地「獵地」,並依據該地區文化特色,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新項目。例如「安縵」酒店集團,別具匠心地善用環境的自然特色來選址,並融合當地特有文化,發展出細節設計與貼心服務,提供旅人追求身、心、靈的祥和與平靜,因此特別吸引高端人士,視該酒店不再僅是酒店,本身就是一座「旅遊勝地」,願意一擲千金,甚至催生出一群忠心的「安縵迷」(Amanjunkie),改寫了旅遊的意義。

在中國,各式各樣的房產項目也如火如荼遍地開花,從最通俗「醫養結合」的養老村、「文創+旅遊」、「體育+休閒」的特色小鎮、結合當地特產茅臺酒的「茅台鎮」等。它們多數都屬大型開發商項目,投入的時間與金額絕非一般中小型業者所能及,以杭州萬科「良渚文化村」、華僑城集團在深圳打造的「甘坑客家小鎮」作為代表。

然而,最近這股風潮,也吹到有意創業、且兼具才華的室內設計師群,其中,又以中國知名室內設計師呂邵蒼為首,在無錫推出「雲隱東方•莫宅」文創旅店,他運用中國老宅院經歲月洗禮的韻底,結合周邊環境包括潺潺水聲、竹林逸風、二泉印月,再將中國人的生活本源──居、習、餐、飲、會、集等融會貫通到這座老宅文創旅店,意圖使得來訪的旅客,體驗兒時記憶裡的那方院子、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,期能由此發展出最具中國特色的「安縵」、甚至超越「安縵」。

台灣在過去幾十年來,在社區營造、地方文史工作經驗豐富,擁有許多著名觀光小城與社區經營人才,其中又以觀光局「台灣十大觀光小城」、文化部「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」為代表。然而,相對中國大陸而言,台灣腹地較小,能施展拳腳的空間受限。再加上大陸雄厚財力與中央就「改善城鄉落差」問題,欲以積極發展文化、旅遊與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政策引導下,可吸引相當多的台灣文創青年西進、在中國小鎮築夢。

兩岸人才流通本就是常態,唯一提醒的是,對岸政府傾中央與地方政府之力,積極在偏鄉發展「特色小鎮」,這樣的人才磁吸效應,我們不能不深慮。我觀察到,台中市政府似乎亦看見這個隱憂,將閒置許久的「審計新村」──省府時期審計處的員工眷舍,以委託經營方式合作開發,串連台中綠園道及美術館文創廊道,輔導青年族群進行微型創業。這個做法值得讚許,不僅能提供年輕人創業機會與施展舞台,避免人才出走與流失。同時更有機會擴大發展出台灣各地的「特色小鎮」,但這仍需要更多縣市政府的積極響應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大陸連創業者初期籌資困難問題,都設想周到,金額不高的項目則可以網路眾籌平台解決。雖然台灣亦有「群眾募資平台」,但目前在文創旅館領域較少涉獵。中國在涉及初始資金較大者,例如「特色小鎮」的開發,則可以從股權眾籌、信託計劃、政策性(商業性)銀行(銀團)貸款、債券計劃、融資租賃、證券資管、供應鏈金融、PPP融資、基金(專項、產業基金等)管理等十種融資、投資模式運用而獲取,大幅降低有才華但缺乏資金的創業者,實在值得我們政府相關單位借鏡。

Comments


©2018 BY 益立信 海外房地產專家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